上海电力学院聚焦重心下移与作风转变

文章来源:学校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3-09 浏览次数:213

上海电力学院聚焦重心下移与作风转变

2015年,上海电力学院以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为核心实施综合改革,着眼破解校院两级管理不够顺、人物财资源效益不够大、人才培养不够特、创新能力不够强、资源盘整不够活等瓶颈,瞄准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办学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总体目标,以及“四个转变”子目标(即:从一级管理到分级管理、协调治理的机制转变;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动力转变;从集中用权到放好权用好权的理念转变;从资源分散到资源优化的模式转变),从人事、财务、教学、科研、资产、后勤等方面,实施全面、动真格的校院两级管理改革。

一、以 “五个结合”优化顶层设计

一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设立重点专项课题,邀请国家行政学院专家对学校现状与问题进行个性化诊断。党政领导亲自带队赴兄弟高校学习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经验,每周一次召开专题研讨会,集思广益,谋划校院两级管理改革“路线图”。

二是目标引领与激励导向相结合。围绕学校发展目标,以突破学校发展瓶颈的关键任务为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实施核心任务考核方案。通过建立重心下移、权责清晰、高效运行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以核心目标任务引导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合理分权分责。在核心任务考核方案基础上,制定考核激励办法,建立责权利统一的激励机制和内部监督、竞争等约束机制,最大限度激发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积极性,实现了学校与职能部门、学院同心同向、同频共振。

三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学校构建了“四梁八柱”的整体改革框架,包含“教学、科研、校院两级管理、目标考核”四个制度体系和八个配套保障。在“四梁八柱”框架中,确立校院两级管理和目标考核体系建设作为重点突破的先行改革领域,进行专项攻关。同时,出台《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的总体方案》,引领人事、财务、教学、科研进行二级管理的突破性改革。

四是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相结合。按照“宏观调控管理,微观放开搞活”原则,两级管理改革方案厘清了学校、职能部门和学院的权责边界。学校主要职责是战略制定、宏观决策、权责分配和考核激励等;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完善政策、淡化管理、分类指导、服务学院发展等;学院的主要职责是明晰和分解目标任务、创新举措、自主办学等。

五是权力分配与权力制衡相结合。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依据“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基本原则,在“简政放权”中处理好党委与行政、学校与学院、行政与学术的关系,形成四种权力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的机制,推动改革顺利进行。

二、以“五个突出”联动整体改革

一是突出组织领导。学校在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的框架下,成立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组和办公室,强化组织和人员的实体力量,有效推动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与督促落实。

二是突出责任分解。以核心任务书的面谈与签约为例,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组与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逐一面谈,落实分类指导原则,在反复沟通的基础上确定核心任务书。召开全校大会,以一对一签约的形式确定任务书,增强了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是突出资源整合。学校的改革方案中聚焦人、财、物等配套资源保障及其目标责任,多次召集人事、财务、资产管理部门专题研究资源保障方案,加速推动人、财、物等自主权向二级学院下放,激发了一线办学主体的动力活力。

四是突出协同合作。职能部门注重加强与二级学院的协调沟通,自上而下梳理责权清单,明确责权边界。沟通合作使学院了解到已经拥有了哪些自主权,又有哪些自主权可以去争取,同时也让职能部门更加清晰工作内容和边界,主动改善相关工作。

五是突出过程评价。学校以完善校级规章制度为前提,加强分类指导,发挥资源杠杆作用,引导二级学院逐步建立“学院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授权事项在学院内部的决策程序和办事流程,强化自我监控。同时,以管理网络平台信息公开为手段,对二级学院进行过程跟踪与指导,确保学院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实现规范管理。

目前,学校领导班子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的共识正在形成,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正在强化,二级学院的自主发展和竞争意识正在形成,内部治理机制更趋完善,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制度基础。

(来源:市教委《教育简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