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时,你会和陌生人说话吗?”、“需要帮助时,你会怎样向人求助?”、“拜访别人时,你懂得礼仪,与人深入交流吗?”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校园里日前出现了这样一幕镜头:背景板上,大学生学“说话”几个字引人注目;舞台上,几名参加军训、身着军装的大一新生表演“萍水相逢”的即兴对话。这是外贸学院今年新生军训引入的一个全新内容:让大学生学习日常生活的交流语言。
一男生想和两名女生搭车回学校,但几乎每一句都出现“我”字――“我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学生,我能和你们一起拼车吗?”“我是学国贸的,你们是哪所学校的?”……专家表示,这是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语言沟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即过于强调自我感受,与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情绪,还有漠视他人处境和利益。专家还指出了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类型,如持孤傲处世态度,与人建立屏障的自我封闭型;对人缺乏信任,不予承认甚至贬低他人成绩的猜疑妒忌型等等。专家提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三大交往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并就语言的艺术与表达技巧为学生作了培训。
大学生军训除了站操、走队形,为何还会引入“情景对话”环节?外贸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洁说,军训的目的原本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学校在新生军训中引入学“说话”活动,要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懂得交往语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陈洁表示,“希望外贸的每个学生都会选择恰当准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感受;学会善于倾听,用尊重他人、真诚待人的心态给对方表达的机会;学会善于处理矛盾,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具备打破僵局,或者能够具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能力。” 本报记者 张炯强